> 影视 >

《调音师》:生命是什么?生命离不开肝脏

时间:2020-06-09 15:47:42       来源:bigfun的小火汁

2010年一部名为《调音师》的微电影在法国上映,并在业界得到了出色的反响。作品讲述一个天才钢琴家在大赛失利,人生随之跌入谷底,这时他选择假扮成盲人获取创作灵感,同时也满足了其窥视他人的偷窥欲,直到某次遇上了一起凶杀案……最后的结局定格在凶手拿起枪的一刻,创作者并没有表明凶手到底有没有杀死他,不过这一切已经不重要。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2010年的法国版《调音师》,之后这个故事被印度电影人看上,在获得改编权后改编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长篇电影,作品于2019年四月在大陆上映。

作品以持枪农夫和兔子的僵持戏开场,同时字幕打出:“生命是什么?生命离不开肝脏”。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观众可能会一头雾水,也许并不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其实这句话中已经包含了作品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我们先放下这个问题,最后再来解读。

和2010年法国版的原作不同,将短篇微电影改编为长篇必将对剧本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更新,印度版的《调音师》深谙此道,作品几乎删除了之前调音师的所有人设,比如说天才钢琴家和钢琴大赛的失败等等,但是留下了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装瞎。在原作中的调音师讲过一个关于泰姬陵的创造故事:“国王为了让建筑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泰姬陵,下令杀掉建筑师的妻子,理由是这样就能让建筑师感同身受,明白失去妻子的痛苦”。在遮住自己的眼睛的时候,身体中的其他感官能力会加强,乐感也会提升,在这样的感同身受中,一个天才的艺术家才会冉冉升起。主人公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原作中的天才钢琴家被改编成苦于没有创作灵感的钢琴演奏师,他的目的只是攒够钱然后移民英国。

和微电影不同,长篇剧场作品需要一根明确的主线,其他的配角人物也要塑造鲜明。作品将原作中的目睹杀人现场的戏份保留,并且成为后面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在作品前20分钟的大量铺垫后,包括女主角在内的剧中大部分人物都已经对主人公的盲人的身份深信不疑,但只有观众知道主人公阿卡什是不瞎的,这里对全知视角的灵活运用为后面所有黑色幽默剧情奠定了基础。这时的阿卡什被邀请去前电影明星普拉莫的家中庆祝结婚纪念日,但当主人公赶到时,电影明星的妻子西米已经和他的情夫连手杀掉了普拉莫(电影明星)。双方的较量终于正式开始。

和普通的悬疑作品不同,《调音师》大量使用黑色幽默配合众多的歌舞戏来让作品的节奏显得格外轻快,作品中西米是不知道调音师是装瞎,调音师为了不被灭口也只能假装自己真的瞎,所以双方只能在杀人现场相互狂飙演技,好让对方认为一切真的都在自己掌握之中。最终在双方的大量“互演”后,调音师阿卡什终于逃出虎口,再三思索后决定报警,但赶到警察局后他傻了眼,刚才在杀人现场的西米的情夫就是警察局局长……局长看到来的人正是调音师也起了疑心,于是关于调音师到底是真瞎还是假瞎的试探与博弈便正式开始。

关于博弈的细节我在这里不多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电影,作品的娱乐性质非常高,观众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出纯幽默黑色的喜剧来看,我们在这里挖掘一下喜剧背后的内容。书接上文,在千层博弈过后,蛇蝎妇人一般的西米做掉了唯一的目击者邻居老太太,然而这一幕又被调音师阿卡什目击到,于是西米开始怀疑阿卡什的瞎子身份,最终在西米的反复试探下阿卡什暴露了真实身份,但他同时被西米下毒破坏了视网膜,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瞎子。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真正的转折点,我们刚刚提到过在原作中有一个关于泰姬陵的故事,故事的核心是四个字——“感同身受”,之前的阿卡什只是装成一个瞎子,但他并不是真正的瞎子,这个时候真正瞎了的阿卡什才真实的感受到黑暗是什么样子。同时他也真正的感受到整个社会的漆黑。

当一个人真正融入黑暗后,之前的光明社会也就抛弃了他,这个时候的故事急转而下,在真正瞎了以后的阿卡什虽然并没有更换自己的住宅,但是他见识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模样的印度社会,在逃脱印度警察局长的追杀后,他被几个当地诊所的医生救起,他以为这些人是来救他,但当这些人知道他是孤家寡人时,他们毫不犹豫的准备变卖阿卡什的人体器官……

其实在这里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出阿卡什所经历的社会反差,在他还是盲人音乐家时,他可以和正经人家的女儿谈恋爱,可以在豪华餐厅里当音乐师,甚至可以和前电影明星谈合作,他虽然是个瞎子,但是可以经历上流社会的一切。但当他卷入凶杀案并真正失去光明后,之前所拥有的一切全部丧失,代表着偷窥欲的小孩,肆意践踏着法律的警察,向同为弱者的下层居民举起屠刀的医生,其实这些就是在塑造一个真实的近乎虚假的印度社会,在黑色的喜剧包括之下,作品中的印度同样是暗无天日的,其实整个社会就是在有意识的装瞎,以至最后人们都不能分辨到底是真的瞎还是在装瞎。最后拯救了男主的反而是虚无缥缈的婆罗神,这可以说才是最大的讽刺……

在和地下团伙签订契约共同讨伐警察局长后,主人公开始了反击,他们选择绑架西米并且制造出西米自杀的假象,反正整个社会也在装瞎,有时候只能用无法无天才能对抗肆无忌惮。但正当绑架成功众人准备去拿赎金时,阿卡什却被同伙和西米关在一起,地下团伙的选择是我都要,人体器官和赎金哪个也不能少,被关在一起后阿卡什决定和西米连手逃出去,结果西米刚被放出来就对阿卡什一顿痛打,合同和契约这种东西就是拿来撕毁的……我们可以在这里梳理一下男主到底被多少人骗过,实际上一开始男主只是装成瞎子来获取艺术灵感,我们姑且可以认为他欺骗了女主的感情,但是从他真正失明开始,主人公就开始不断被骗,先是差点被骗了器官,后来被利用制定绑架计划,最后又被西米利用逃脱绑架,在进入社会的黑暗面后,阿卡什那层善良的外衣被不断剥离,几乎所有人都在欺负他这个老实人,这个时候人物的内心实际上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这也促成了他最后的选择。

我们在这里先解读一下作品的结尾,当然如果是有大量悬疑片观影经验的观众应该已经看透了结尾的奥秘。主人公最后和医生联手制服了西米,医生建议卖掉她的器官,这样我拿钱你取她的视网膜,可以说公平公正。几年后女主在欧洲又看到了男主,这个时候男主已经组了乐队,她想看看男主这时会怎么说,男主把这些经历告诉了她,说当时医生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阿卡什我百般拒绝,因为这样不人道,不断的提出要放了西米,然后一块去警察局自首,医生并没有同意,但是他下车检查的时候却被本该昏睡的西米反杀,西米于是把男主放下车准备杀人灭口,就在这时电影开篇的兔子受到了猎枪的惊吓正巧撞在了西米飞驰车上,于是车毁人亡,只有无辜的阿卡什辗转来到了英国。

细心的观众已经看出了问题所在,最后男主的这段陈词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如果男主已经失明,那他怎么会对于事发当场的细节记得这么清楚?瞎子是不可能知道是兔子撞上了车这样的细节,案发当场也没有其他人,而且关键证人农场主去哪了?这些都是疑点,作品也没有解释。其实作品两次出现了同一个场景,也就是那棵树。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男主所坐的车是直接开过了那棵树,但第二次出现的时候,那辆车忽然停在了原地,实际上导演已经暗示之后说的一切全都是假话。证据就是电影的最后一幕阿卡什用手杖精准地击中易拉罐,如果是一个没有瞎的人,他绝对不可能这么精准的把易拉罐打到那么远的地方。实际上的真相应该是男主答应了医生的请求,他们变卖了西米的器官,医生得到了钱,而阿卡什拿到了她的角膜,当时在女主的质问下,他还是不愿意说出真相,看到了手中的兔子手杖(有一个特写镜头,就是那个兔子手杖)于是编出了后面的剧情。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来,男主的人设是在不断变化的,不管他前面到底瞎不瞎,他的内心还是有良知的,从他的歌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率真与善良,在被卷入案件后,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报警,和一个普通的正常人无异,但在经历后面的一系列事件后,他发生了蜕变。他发现警察是靠不住的,上层的警察早就被买通,大boss就是局长,下层的医生也靠不住,他们可以为了钱随便抓一个人取走他的人体器官,临时的战略伙伴也靠不住,危机关头可以互相帮助,只要达到了目的,反目成仇是家常便饭,所以在丛林法则下,能靠住的只有自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善意与良知都成为了阻碍自己的石头,所以想要重新回到曾经的世界,只能抛弃掉这些阻碍自己的东西。《三体》中有这样一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阿卡什最终选择了捡起兽性,同时他也正式成为了那些同伙的一员,但是在电影中,最大的悲剧其实不在于此。当阿卡什再次巧遇自己的前女友时,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女友真相,我觉得不是因为阿卡什无法面对自己之前做出的选择,阿卡什身为在社会黑暗面摸爬滚打过的人,他不愿意让天真善良的女友接触那个世界,他更愿意让女友见到一个更加善良的自己,一个没有明灭良知的自己,但是女友的话是最为讽刺的:“你当时应该听医生的话,取走她的视网膜”……

实际上,真实的世界并不像阿卡什想象的那样,光明面和黑暗面并不是有明确的界限,每一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邪恶的自己,就算是天真率直的前女友也是一样,男主自顾自的为她打造了一个虚假的经历,但是她似乎更喜欢那个充满原始气息的丛林世界,那才是自己生活的世界,所以最后的阿卡什才愤愤不平的敲打易拉罐,可以说那是对于世界的最无力反抗。

最后我们解释一下,作品开篇的那句话:“生命是什么?生命离不开肝脏”。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说人体器官的重要性,还在表明生活的欲望,生命以存活为第一前提,活着就是生活最大的欲望,肝脏在这里就是欲望的代名词,在社会底层中有些人为了活着已经拼尽全力,他们的存活仅仅是为了不被他人吃掉,而其他人为了能活的更好会毫不犹豫的吃掉弱小的人,这就是底层的动物性。人类的繁衍就是建立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所以生命离不开为自己而活着的动物性,如果生存在一个毫无规则与秩序的环境中,那么底层人类的动物性将被展露无遗,剧中的最后男主实际上也成为了一个嗜血的动物,而最后女主的回答就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动物性的一面,没有谁是天生的小白兔,大家只不过被人类社会的规则束缚了本性而已。

《调音师》实际上就是这样一部带有浓重黑色气质的悬疑作品,剧中对人性的挖掘和对社会的隐喻其实不限于印度一国,全世界不管哪个国家那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黑暗面,而被规则束缚的人也都隐藏着自己的动物性,如果同样的情景下面对同样的选择,那也许大家都会是下一个阿卡什。(文丨炎海y@bigfun社区)

关键词: 《调音师》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