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 >

《姜子牙》作为一部动画形式的电影,在画面设计和视觉呈现上,已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封神之路”

时间:2020-10-13 15:13:17       来源:动漫界

迟到半年之久的动画电影《姜子牙》上映就票房火热,评论也持续高涨。尽管部分观众对影片过于隐蔽的思想表达露出失望之态,抛开情节和内容展现完整性不谈,我们应该看到,《姜子牙》作为一部动画形式的电影,在画面设计和视觉呈现上,已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封神之路”。

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始,国产动画电影重新回归大众荧屏,而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将人们的审美选择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显然,《姜子牙》不仅成功地接下这一重任,而且还“青出于蓝胜于蓝”,以中国传统花纹图案和山水元素为基础,多色调与大色块的大胆运用,计白当黑的意境留白,在IMAX和3D技术的加持下,塑造出众多让人过目难忘的场景。

开场便是一个重头戏,红与黑两大主色调贯穿整个主场景,渲染出殷商牧野大战的残忍。导演将黑暗线条融入背景当中,不同于一般动画背景的死板,影片中的画面线条在肆意流动,由远及近,自下而上。而场景中模糊可见的人间士兵们,被点缀上小小红光,这是生命的颜色。那些狂乱舞动的线条仿佛是来自天界的索命绳,人类士兵的命运将是无法控制。随着镜头的移动,那些微弱的红点瞬间被吞噬进死亡的黑暗之中。简单红黑色调无差别的融合,将人间、天界和妖族这场大战的绝望描绘得淋漓尽致,影片的基调由此打下一丝悲凉基调。

类似场景在《姜子牙》中数不胜数,后半段关于归墟的描绘也是影片中的难忘场景。归墟是姜子牙众人最后的希望之地,是这些种种不幸的终结之所,于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满眼温馨的暖色调。散发着迷蒙光芒的落日,迎风摆动的芦苇丛,在富有层次的景别中,姜子牙和小九相互依靠的渺小身影被全屏暖色调包裹着走向归墟的轮回,似乎下一秒就能迎来故事的圆满结束。混沌的橙黄光影营造出一种虚幻之感,模糊了过去和现在、此刻与未来的界限,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不真实感、混乱感,暗示出姜子牙此时自认为正确的抉择并不是最终答案,就此埋下了封神故事真实结局的伏笔。

精美绝伦的画面效果离不开背后创作者的多年付出,《姜子牙》团队用四年时间手绘出成百上千张线稿,点点心血堆砌出一众性格各异的角色形象,打造出无可挑剔的视觉呈现。其中,玄鸟的视觉形象可谓是影片中最惊艳的突破。《山海经》有云,“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在中华历史的传说中,玄鸟更是作为商氏族的图腾和信仰而存在。因此当影片中浑身通透白皙的玄鸟在姜子牙和小九篝火夜谈之时划过幽蓝的天际,缓缓停留在满目疮痍的战场遗址上时,这一形象瞬间被赋予了超脱的意味。影片中的玄鸟来自天外之天,只为引渡怨魂转世,它出现在姜子牙和小九求问旅途中的第一次感悟之际,在此之前已是多年不见踪迹。可以说,是小九对于家,对于阿父的执着信念召唤了玄鸟的出现。那一眼回眸对视,观众看到的是不同于平常眼睛的写实刻画,是留白其中的、闪烁的银河星斗,看到的是宇宙天地、万物众生的每一个瞬间。无疑,玄鸟的出现,更是加速了姜子牙信念的转变和重构。

短短110分钟的剧情设置,企图将公路片模式下的种种情节全部装下,难免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内容表达过于深沉,无法形成一致的意见,但是每一个视觉画面的背后,都蕴藏着值得探究的深层次意义。细节决定成败,《姜子牙》的前路,值得更好。

关键词: 《姜子牙》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