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 >

男神诸葛亮去日本后,为什么“晚节不保”了?

时间:2022-02-28 10:48:36       来源:哔哩哔哩

mumu丨文

前段时间在贴吧上看到个帖子,说是有个德国哥们玩过CA做的《全面战争:三国》之后,好奇补了《三国演义》看,结果因为结局太悲惨破防了。

贴子有些夸张,有些月经,说来还有些“拉夫”色彩,但这里面可以讨论的很多,光就三国故事就可以让所有中国人好好聊上一会。

特别是出于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豪感,向外国佬推销四大名著的套路真是让人百看不腻。嗨呀,你说我这人贱不贱。

说起来,“文化输出”这一词语近日很是流行,不论什么事物,似乎沾上这四个字就光鲜了许多,但很多时候我们却不知道怎么做,很多时候时候输出去了,反馈作用也来得很凶猛。

诸葛亮最近就比较忙。特别是日本的ACGN,整天不是有人穿越成他,就是他本人穿越到异世界。你看,马上就有部在4月5日播放的日本动画,叫《派对浪客诸葛孔明》,光看简介就已经槽点十足:

“三国时期在五丈原抱憾离世的孔明,机缘巧合下转生到了现代的日本涩谷,在这里他被拥有歌手梦想的月见英子所打动,决定用自己的谋略帮助她实现梦想。”

更不用说再早之前的「一騎当千」「恋姫†無双」之类性转作品,如果诸葛亮知道日本人这样子玩他,怕是要气得回魂。

人一旦惊讶到某种程度产生免疫了,便也开始疑惑起来:为什么《三国演义》在日本那么火,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又是经历了什么,现在扭曲成这副模样的?……这些问题我也试图了解过,想随便聊聊。

还是先从《三国演义》流入日本说起吧。

日本历史上有一个重要节点,叫“应仁之乱”(具体发生什么先不管),在之后便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诸侯们打来打去,作为昔日政治中心的京都荒废了100多年。等《三国演义》等明清小说远渡重洋来到日本的时候,已经是稳定统一的江户时代。

据说最早日本民间流传的《三国演义》版本是由湖南文山翻译的『通俗三国志』,内容经大规模增补删改,并非完全忠实原文来翻译。后来经过校注,并由(葛飾北斎的弟子)葛飾戴斗二世绘制了400多幅插画,又有了『絵本通俗三国志』版本。

但说到底,日本民间接触的《三国》读本从来都不是完全体,就像一顿丰盛的晚宴,翻译者在外面偷尝了些残羹冷炙,回头出来向各位夸张筵席的丰盛。

江户时代政治一安定,经济也随之发展,(我们常说“士农工商”)出身并不高贵的工商阶层扩大,有了娱乐活动的需求,让挥金如土的富商取代了武士,成为时代的主角。这个阶段也是净琉璃、浮世绘、歌舞伎等等现在所谓日本传统文化快速成熟的时期。

经历动乱时代的人们一旦平复下来,审美趣味或者说社会观念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你看,因部下造反而消失在本能寺的织田信长,是个有着贵族名头,却处处挑战贵族规范的另类家伙。信长曾经的跟班、草根出身的丰臣秀吉,登上了政治权利的最高峰。等到秀吉死后,又是对他称臣的德川家康替了班,讨了一统天下的好处……

乱世出英雄,到处都是“下克上”的剧情,颠覆了一直以来日本贵族统治下循规蹈矩的世界观。所以当日本人读到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时候,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织田信长,读到司马懿隐忍形象的时候,又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德川家康。

只不过一个发生在千年前的中国,另一个是江户时代的日本人“不久”前就经历过的历史。如此一想,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是光荣接连做出《三国志》《信长的野望》《太阁立志传》这样的历史系列游戏了。

对于后世研究的日本历史爱好者来说,两者代表的时代变革气息是相通的,都是权威被否定,秩序被破坏的时代。

(豊原國周、木版・三國志人物圖)

(图:豊原國周、木版・三國志人物圖)

当然,《三国演义》本身是小说演义,并不是历史,很多情节并不是按照真实战争逻辑来的,故事对治军训练后勤补给等工作进行了缩略,更加突出两类人的作用:一种是军师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另一种是武将出阵讨敌驰骋疆场

由于演义故事的影响,很多三国人物都有了较为符号化与脸谱化的形象,比单纯的史料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形象里,诸葛亮和关二爷,一文一武,通过各具特色的二次创作确立了独特的民间地位。

毕竟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都是武家政治的封建社会。古代武将打仗嘛肯定先要求军事服从,所以社会强调忠义之念,由此衍生来服从权威之心、上下级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主人死而家臣殉死,日本人的武士道颇能证明这个观点。

关羽的武勇和忠义故事,对武者的吸引力自不必说,直到现在东亚各地都有拜关羽像的习俗。演义里本身表现被夸张了不少的赵云,也因为单枪匹马的情节相当契合“一骑讨”(武将临阵单打独斗的决斗文化)而颇受武士的关注。

因为小说对治军训练的部分没有多少描写,没法体现诸葛亮的治军天才,以至于他在小说里表现得堪称“多智而近妖乎”,整天烧这烧那的……偏偏这种省略对日本人很受用,在智略上碾压表现令读者很爽。

谁让日本就这么点国土地方,打仗基本拼的是粮食和人口,哪里需要动员像三国那么多人,你拿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哪一路拥有的兵力都能随便把这些个日本大名推平咯。

而《三国演义》作为最早一批完全日语化(对日本人而言)的外国世俗小说,书中所表现的战术谋略,在艺术化的手法下,简直是降维打击般的精彩。谁不想当个万人敬仰运筹帷幄的军师呢。

举个例子,仅赤壁之战就有像“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苦肉计”“连环计”一连串尔虞我诈的操作,这在之前的日本古典小说里是不曾有过的。相比之下,被称为日版三国演义的《平家物语》所描绘的平清盛和源赖朝之间的攻伐,更像是宋襄公式的贵族争斗,带着浓重的礼仪色彩。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就曾评价过,三国故事为何如此吸引人:“说《三国志》者,在宋已甚盛,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说讲。”诸葛亮进过文庙72贤,进过武庙十哲,算是官方定性的做出过经济世功的伟人,接受百姓供奉。

江户时代的德川幕府相当尊崇儒学,一系列闭关锁国,封闭海运的政策,基本上也是明清怎么干,他们就怎么干,在黑船打开国门前,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统治。所以此前日本的高级知识分子间一直保留有学习「漢学」的传统,有别于所谓「国学」「洋学」,是真的学习汉字,研究中国古籍和中国思想的诗文。

文人嘛总是喜欢吊书袋子,喜欢把某个先贤捧到天上去,假借一些典故旁敲侧击,来表现自己的抱负。诸葛亮出山前不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么?……等到了日本这些儒家后生,又开始自比前人的孔明了。称诸葛孔明是「王佐之才」,期待自己也应该遇到像刘备那样「三顧の礼」的贤明主公。

于是《三国演义》作为时代遗物的一体两面。

一方面在流入日本后,因为翻译的不完全,缺少本土文化依凭,让《三国演义》在日本民间更像是一种戏剧化的英雄故事集,只是提供世俗的消遣;另一方面又在熟读汉学的上层群体里起到道德模范的作用,成为日本儒家的忠义理念宣传工具,最后随着汉学衰落被消解了意义。

这点其实在广受武士阶级欢迎的《水浒传》身上更加明显一些。

要知道,日本古典的长篇小说并不多。除了《源氏物语》外,曲亭马琴的《里见八犬传》算是一部,这部小说本身就是借鉴模仿《水浒传》,并糅杂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元素写就而成。

剧情里就有八位忠心耿耿的犬士,分别代表“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八德,带领主角的里见家走向复兴,并最终功成身退隐居山林。大决战完全就是仿照《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套着儒家思想来鼓吹武士道版的忠义精神。

说回三国。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十几年前央视有个相当火的百家讲坛栏目,叫《易中天品三国》。实际上在日本民间也一样,从各种角度品读三国的作品层出不穷,光有记载可查的集成著作,留存下来的就有十数部,有关诸葛亮的作品那更是不胜枚举。

(就连梗图也很有年代了)

(图:各种版本的通俗三国志)

(图:各种版本的诸葛孔明传)

三国啊,自小被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讲烂了的故事,似有免疫剧透的能力,每每聊起总是能紧紧揪起少年们未待燃尽的热血豪情。你很难想像,几百年里类似的说讲同样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日本。

一直到抗日战争期间(昭和年间),作家吉川英治在报刊上连载的『三国志』通俗小说,和战后以漫画家横山光辉为代表的『三国志』漫画,再次带动日本的全民三国热,紧接着就是大大小小各种三国游戏在日本百花齐放。

后来我因为好奇,在网上搜罗来了原版电子书,随意浏览了一番,没想到实物要比想象中的有趣。如果说之前的日本三国作品,还停留在解构的过程,那么新兴的作品已经完成对《三国演义》的重构了。

最典型的就是吉川英治的通俗『三国志』删去了演义原作中的怪力乱神描写,加入了大量自己作为现代人的推理过程。

比如演义里孙策斩杀于吉之后,被阴魂纠缠致死……在日本小说版里修改成了孙策发高烧,烧到两眼通红神志不清,于是产生于吉鬼魂纠缠的幻觉。

又比如赤壁之战诸葛亮借东风,演义原作里吹他“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就连周瑜也认同他像是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吉川英治的版本直接用现代化的地理知识解释。

说是每年冬季十一月前后,总有一两天会不合时令地刮起东南风,也就是所谓的“贸易风”。然后文中添加了大量作者想像的诸葛亮观察过程,这时候接近十一月中旬尚未发现有类似的情况,以此来说明为什么他笃定自己能够祭得东南风。

这里提到的改动还算是比较灵性的,相当正面的补充,反过来自然也有令中国人看了要生气,非常魔改的部分。

甚至故事本身也掐头去尾,没了时代背景,单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就戛然而止(只因为作者觉得连载下去没意思了),最后活生生演成了刘关张集团的打拼记。

几乎所有《三国演义》的日本衍生作品,都会经历一个为了迎合日本人价值观而进行改编的过程。谁让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又是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什么故事体裁都能拿来使用的年代。

小说、同人志、漫画、电影、游戏等等……市面上有太多的娱乐方式,《三国演义》在日本原来所代表的忠义情节被时代弥消后,单纯地作为英雄传奇的符号留存下来。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个三国魔改版本,包括但不限于穿越、性转、无双、甚至像光荣的《真三国无双》系列,人物形象也越来越杀马特非主流……所以有时候我也蛮郁闷的,好端端的一个三国题材,怎么就国内掉进了手游坑里。

想我从小时候开始就玩的三国游戏,什么《吞食天地》《三国志》《真・三国无双》都是日本人做的……好不容易出了个《全面战争:三国》,嘿,结果是英国公司CA做的。

自家的IP总是别人定义的。

你看同样是四大名著,隔壁西游记好歹有点动静是吧,那么什么时候能玩到自己人做的三国大作呢?谁也不知道,只能摇摇头,盼国产游戏“蒸蒸日上”了,多少有些很铁不成钢的意味。

-END-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