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 >

Overman King Gainer Exodus Guide 藤津亮太评论

时间:2022-03-10 17:50:48       来源:哔哩哔哩

以下是由藤津亮太主编的《Overman King Gainer》官方公式书中,藤津所写下的评论。因为写的比较短,所以读完后就想翻译一下。

愛と勇気は言葉 感じられれば力!

“值得喜爱的作品”=《King Gainer》

“杰作”与“值得被爱的作品”

《Overman King Gainer(返乡战士)》非常有趣。或许没必要特意向购买本书的读者说明。不过转念一想,要是没有看过《King Gainer》的朋友问:“这究竟有趣在哪里呢?”,该怎么说明呢。“角色很有魅力”?“压倒性的OP”?“Over Skill很厉害”?不管哪句话都差之毫厘,感觉无法很好传达出《King Gainer》的有趣之处。

靠着直觉来写吧,好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杰作”,另一种是“值得喜爱的作品”。或许有点难懂,用例子来说明“杰作”和“值得喜爱的作品”的区别的话,就是“美女”和“可爱的女孩”,“高级餐厅的料理”和“家庭料理”的不同。

“杰作”的话,是有崭新的主题,或者作画品质很高,或者对角色的言行举止能有共鸣,不管哪种都是能用言语说明的“杰作”的理由。也就是说,“杰作”,就是观众能明确地用言语指出同其他作品相比优秀的部分。所以谁都能毫不犹豫地称之为“杰作”。然后会怀有对此作品的远大志向或完成度、品质的高度的仰视之情。

相对的,“值得喜爱的作品”会更显微妙。当然,“值得喜爱的作品”也有能用言语传达的长处。但不管怎么夸赞这长处,总会觉得和作品的魅力会有所偏差。“值得喜爱的作品”中,便是有这种以言语的形式,不足以形容的微妙感。因为无法用言语表述的部分,和作品的长处(有时候是短处)相重合,而人们和“值得喜爱的作品”相遇时,便会感到这种重合中酝酿出的情感、气氛。和“杰作”的不同便在于,绝不可能用理论的理解来认定“值得喜爱的作品”。

自不用提,我并不是要说“杰作”在上,“值得喜爱的作品”在下。因为“杰作”和“值得喜爱的作品”所处的立场是不同的。

在富野作品中获得的实感

那么从结论说起,《King Gainer》不是“杰作”,而是“值得喜爱的作品”。富野由悠季监督在节目放映开始前强调的“蠢蠢的作品”,我想便是这个意思。

这种蠢蠢的感觉,比如便是以寻常到令人惊讶的方式在《King Gainer》中登场的。和愚蠢一线之隔的正面突破,便是《King Gainer》的风味。例如亚加特重力的战法,简而言之便是以亚加特结晶的力量来压扁雅邦的天井(译注:第22话)。这里如果没有细致的设定,就不会有“这种愚蠢的事是会死人的”这种(《机动战士V高达》式的)恶意或批判性。只不过是大块头压倒大块头,直白行事。

这种直接,从King Gainer的战斗方式中也能感受到。会觉得使用所谓Over Skill,或者是“单功能的超能力”来进行的战斗,本应该更具智慧,或者觉得盖纳的战法总是正攻法。比如遇到透明的布莱克梅尔,就靠近过去用手抓(译注:第5话)。遇到读心的普拉内塔,干脆就暴露心声,导致混乱(译注:第17话)。遇到梅克斯布鲁特的幻想,就用超过幻象的速度劈斩幻象(译注:第16话)。没有什么计谋(盖纳使用计谋,大概就是对战拉什洛特时潜伏在雪中吧(译注:第4话)),而是只管用King Gainer的力量直白地打倒对手。

这种“直白”也体现在角色的描写中,让这部作品有了非常率直的印象。上一次有如此率直的印象,还是《战斗机甲萨芬格尔》(83年)的时候了吧。

要说其他的富野作品主要是怎样的话,那就是如各位所知,更多的是观念的,杀伐的剧作。特别是《机动战士Z高达》以来,没有了安彦良和、湖川友谦这样的在作画方面支持的,对等的搭档,富野监督观念的剧作也就提升了。这其中也有只制作高达系列(只能制作)的内情吧。现在回头来看这些作品,也不禁会时不时感叹,这不如说是单靠分镜阶段的构成(用富野语就是逻辑工作),彻底的表现观念的戏剧。但这就像是太空突击队里的赛门·莱特教授那样,失去了肉体的头脑这种特异的存在。这种类型的作品虽然有可能是“杰作”,却基本不可能是“值得喜爱的作品”。

1话、第3话发生了什么

但《King Gainer》是和过去的这些作品截然不同的存在。

理由之一便是高密度的作画。由此产生了角色的存在感。为尽是概念的富野作品赋予了肉体。而这些获得了肉体的角色,反过来牵动了故事和世界观。

所以要说第1话哪里让人惊讶的话,并不单单只是仿佛剧场版电影般的高密度的高质量作画,还有富野作品终于获得了不输于概念的“肉体”这一事实。

角色的存在感是从细微处产生的。比如说OP。背上贴着莎拉,反弓着身体的盖纳。身体柔软的莎拉伸着双脚,而盖纳则僵硬地抬起脚来。或者各个角色举手的动作,这些角色也是各有各的时间点,以各自的方式抬起手来。再比如第1话,职业的盖恩和外行人的盖纳,动作上也有所区分。这些细节的累积,流通于角色,甚而是作品世界的脉络中,并不是以头脑的理解,而是以对世界的实感来提示给观众。

但仅此而已,还无法得出“值得喜爱的作品”=《King Gainer》。为此还需要一级台阶。而这级台阶便是第3话。

第3话常被称为《King Gainer》的转折点。确实,以此为转折点,调子从硬核的机器人动画转为了更加偏向人类的肌肤接触的作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变化的话,那就是“让世界观中的角色活动”,和“以角色的活动来创作世界观“之间的区别。

前者是处理真实系题材时常有的手段,是让角色的存在感就这样作为前提,来强化世界观的印象。而后者的情况,则是让观众完全如同实在的一样去感觉到角色“是这种人呢”,以此为第一目的。然后让这仿佛在哪里见过的、极有说服力的登场人物的喜怒哀乐,就这样的成为这世界的规则。最初以为是面目可憎的敌人角色的雅萨巴、阿戴特,在第3话以后性格变得极为热情(ホット),不是因为迎合世界观的变更。是强调了角色们热情的部分后,结果让世界变得温和了。

所以第3话以后,《King Gainer》的气氛有了变化,不过实感到登场人物的喜怒哀乐带来的喜悦,还是难以用言语表现。并不是gag,而是对角色微小的举动感到愉快,但这也同样很难用言语表述。然后在第3话之后,《King Gainer》便确立了“值得喜爱的作品”的个性。

这次最激进的举动是什么

日本的商业动画从70年代后半开始,便产生了爆发式的表现上的进化。进化的要素各种各样,比如说开始处理复杂的主题,寻求更为精致的表现,总之就是不愿输给其他类型的作品的,以“杰作”为志向的“进化”。同荒诞滑稽的漫画调拉开距离,变得更为洗练,而探寻到动画的可能性。不过我觉得,结果上“值得喜爱的作品”也变少了。而本来具有“值得喜爱的作品”的要素的作品,多数都纳入了90年代到来的角色产业这另一种的进化,又成了另一种个性的作品。

这是时代的流向之一。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不如说这种流向,也能让人有感受到动画的未来的瞬间。不过,这次则不同。

“值得喜爱的作品”=《King Gainer》,在这层意义上来说或许是时代错误的作品。表面上准备了现代动画风格的各种设定,结果制作者和观众都充分意识到了,这是天大的谎言。根底上是进化前的动画所具有的(适当而为和表里不一的)放松感。连内心都冻上的Over Freeze这种天方夜谭式的设定(说设定也是夸张了点)便是代表之一吧。商品化和MediaMix也普普通通,在90年代之后看来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吧。而重要的是,尽管是这种蠢蠢的设定,观众却能在这不断展开的戏剧中感受着一喜一忧,乐于其中。最终让蠢蠢的,不足道之的机器人动画作为“值得喜爱的作品”而成立,无疑便是这次最激进的举动。

是激进而值得喜爱的,蠢蠢的动画。

这便是《King Gainer》这部作品。

即使你喜欢《King Gainer》,也无法以超过“值得喜爱的作品”的言语,来道尽其魅力。《King Gainer》的粉丝在想要说明《King Gainer》的魅力时,也会难于言辞,最终只能在卡拉OK里唱出“King Gainer Over!”。

我想这无法道尽的部分,便是《King Gainer》最大的魅力。

译者后记

藤津在文中提到了“肉体”这一概念并举例了几个具体的表现,不过没怎么提到背后的脉络,所以这里就再稍微念叨几句。

首先提到贯穿80年代富野动画的人设,除去藤津提到的安彦与湖川两人以外,还有北爪宏幸也是Z高达以来颇为重要的一人。关于三人的比较,这里就推荐一下庵野秀明和几原邦彦关于《逆袭的夏亚》的对谈,不再赘述(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99609871286456)。而进入90年代之后,富野首先遭遇的便是制作上的泥沼。由于大人的事情而遭遇的赞助商的横加干涉,富野从F91到V都必须面对现场的混乱,首先的结果便是作品“肉体”的崩坏。而在V中,富野干脆便是带着这具肉体试图和赞助商同归于尽。从另一方面来说,V高达本身也是一部字面意义摧残角色肉体的作品,藤津所指出的双重含义的肉体,确实是富野作品的关键词了。

做完V高达后富野陷入了抑郁,远离动画界,开始狂写小说,再一次复出TV动画就得等到98年的《灵魂力量》(BP)了,(虽然中间还有黑历史的《加什之翼》)。而化身白富野之后,首先便是一次观念上的飞跃。新一代的制作阵容,脱离杀伐式的战记物的故事组成,当然最重要的便是从机械体转向生命体、肉体(首先便是OP裸漂的冲击)。而这一时期富野在主创团队的选择上,我想首先便是寻求脱离机器人动画框架的“外气”。BP中找回了永野护来设计以生命体为理念的机体,找来猪股睦美设计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大眼”角色(虽然后来又让重田敦司改小了点),音乐上发掘了活跃于动画界外的菅野洋子,而在选角上则越发偏向于寻求剧团出身的演员(不是主要以肉声作出演技的声优,而是以肉体进行表演的剧团演员)。BP组成的全新团队大部分都继承到了接下来的倒A中,除此以外还找来了Syd Mead贡献高达系列中从未有过的机设理念,而人设方面则跨行跑到游戏行业,抓来了卡普空的安田朗。至此富野几近于完全体。

不过还差最后一点。上述的变动提供了新的骨架、经络,不过在填充筋肉的画的层面上,还是差一丝“外气”。白富野以来富野在作画上的一大支柱便是重田敦司,在BP中负责调整猪股睦美的人设,并作为作监贯穿了整个白富野时期。不过长久浸淫于机器人作品框架内的重田,大概还是缺一丝富野所需要的外气。倒A时期的安田朗则提供了全新的轮廓的设计理念,不过安田本人并非动画师出身,实际上需要菱沼义仁来调整为适用于动画的设计。而在King Gainer中,补上这始终缺失的最后一块肉身的,便是被新晋提拔的吉田健一。

吉田本人出身于吉卜力,在吉卜力的操练中自然是练就了一身画人的功夫,恰恰是富野所需要的能冲击既有表现形式的外气。吉田本身也是本格富野厨,在倒A时终遂所愿地加入了原画阵容,并趁机和河口P打好关系,一听到King Gainer制作的风吹草动便毛遂自荐。吉田本身的职位是Animatin Director,除了要负责角色、layout等的修正之外,还要对中村嘉宏和西村绢的人设进行整理,作为动画师的参考。负责原案的两人给出了轮廓的型,给出了静止的肉体,那么吉田便是确保这具肉体的运动的人。具体到OP中,吉田便是负责了安娜公主舞蹈的动画师,而藤津所提到的抬手的卡,首先便是由吉田提议给角色赋予个性,然后亲自负责的作画。在正篇中,除去有目共睹的修正功力之外,吉田也发挥了自己的人脉,找来了同期的安藤雅司负责第1话中盖纳和盖恩启动King Gainer的作画,找来了宫地昌幸和笹木信作作为演出上的支柱。如果要问《King Gainer》中为什么能如此地具有肉体,那么吉田绝对是头号的功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4话。本话是Bones外包回,在富野动画中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高卡路里作画回,Bones的动画师们为此回贡献出了极为现代的打戏(比如中村丰的布丁)。而吉田作为本回的作监,除去要让各个极具个性的动画师的画收纳在单集之中,还要在角色萌与富野的角色论之间找到平衡。结尾处由吉田修正的辛西娅的演技区别于既往富野作品中曾出现过的记号,可以说是2000年后,富野+吉田的搭档所迎来的全新表现的一个缩影。吉田便是在跨越90年代漫长的空白期后,重新现身的“对抗”之人。

吉田对富野动画是影响至深的。或许正是因为有吉田坐镇,富野才会在G-reco中大胆地展示舞蹈的肉体,以运动的肉体线条作为语言直接传递角色的信息。元气的肉体,舞动的肉体,肉体承载一切情念,肉体的接触传达情感,从发动篇最后舍弃肉体的飞升,到G-reco中对肉体大加礼赞的30年跨度中,富野能在2000年后获得吉田助力,进行又一段的加速,大概也是富野的动画生涯中难得一寻的奇遇吧。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