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作品创作于情人节,在这个情感热烈的节日画师@Eagle-g一改往日“沸腾期待”的风格,选用偏冷沉静的色调来表达与嘉然一年多默默陪伴的深情。
画作采用对角线构图,将然比无形的视线作为画作的对角线,增加了纵深感,也增添了故事性:天且未亮,然比为何独坐天台,桌上的信封是情书吗?在确认画作主体之后,画师逐一增添细节最终完成这幅作品。
创造感想方面,画师认为将As与自己喜欢的其他东西相结合是很舒服的创作方式。并且希望Au们也要好好生活好好吃饭捏。
枝江文画展(第一期)
@一个魂全体成员
于樱花树下重逢
@西南财阀
【A-SOUL相声系列】贝拉押宝
@比诺驼
话说这ASOUL毕业之后,贝拉、珈乐、嘉然这三位又合伙开了一家培训班给小孩儿教跳舞唱歌画画。这天,贝拉一大早起来就发现了一封向晚发来的邮件:“我们之前上班的枝江大楼还藏有惊人的秘密,在大楼的地下18层……”
「枝江短篇」 听雨
@流离之木枯
我被困在同一天里了吗? 真是俗套的故事。可不同的是,这个故事没有惊险,不用逃离,甚至没有值得一提的记忆,只有晚自习后如约而至的雨和总是忘带伞的女孩子……
【A-SOUL/珈乐】Wandering Singer
@豆豆豆豆豆豆酱
从练习室回到住所的时间,珈乐可以听完四首歌,走过熟悉的街道,路过熟悉的店铺,遇到熟悉的猫咪。而在ASOUL出道这一年的时间,她又走过了多少呢?
她的单曲是Wondering Singer。她是天生的singer。永远都是。
【A-SOUL|向晚《幻梦》】
@蒙小T
银色月光的凌晨,白色的木门隐没在月光尘埃里,向晚好像身处一个幻梦之中。是很多年前当偶像的经历是梦,还是她敲响的那扇门是梦,还是这一切都是梦呢?
对A-SOUL粉丝进行分类——基于需求层次理论
@沐白爱吃肉
本文通过对于需求层次理论的结合,尝试通过AU对A-SOUL的需求对AU进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AU更好的了解自己的需求。
@-LoVin-: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指出的需求是确实而普遍存在的,套用马斯洛的理论对AU的需求进行分析是很好的思路,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AU认请自我,但马斯洛需求理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
1.“低层需求”不一定需要被首先满足。“高层需求”很多时候是牺牲了“低层需求”。
2.“自我实现”是否是最顶层的需求因人而异。例如,在老年人群体中,感情的需求满足比个人成就更重要。
3.需求之间需要平衡而非绝对的服从退让关系。人做某件事,并不是仅仅专注于满足某一项需求,大多时候是为了满足多种需求。
同样的,对于每个独立的AU来说,在思考自己的需求时,也应当注意不要被某一层次所拘泥,结合实际,灵活地平衡满足自身需求才是一种良性的过程。
@培根冲冲冲:作者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对AU进行了横向切分,指明了不同AU的需求不同因此对A-SOUL扮演角色的期待也不同,这也许能解释数次危机与冲突的起源。不过,正如作者额外说明所言,这种横向切分来定义粉丝群体的方法以某一群体具有单一或主导的诉求为前提,但实际上大部分AU的需求是一种混合产物。有些部分只见需求不见粉丝,例如尊重需求中未见作者提出“尊重粉”的概念,自我实现需求中作者又将拥有该需求的粉丝与二创作者挂钩,但二创作者显然也同时拥有被尊重的需求,因此建议作者直接以需求精准定义粉丝群体,不容易产生互相重叠的现象。此外,将安全需求解释为“A-SOUL的安全”略显牵强,追求自身安全与A-SOUL的安全相差甚远,也许可将其解释为“心理安全与稳定”。
发病:伪装成病症的病症 —基于拉康理论对A-SOUL粉丝的精神分析
@只想做乃琳的猫
伪装成病症的爱欲表达背后,所反映的是传统符号秩序的式微导致的后现代病,它不仅仅是A-SOUL粉丝所面对的,而是时代摆到每个人眼前的难题。
@Iwaslike:跳过理论引入,对文章的精神分析部分进行综述:
1.“发病”的主体:现代人面对的问题是将“自我”与“镜我[1]”(他人怎样看我)混淆,而“发病”的是“镜我”,即“发病”是给别人看的;
2.“发病”行为的刻意性:发病者知道什么是正统,并选择背离它来表达自己。但此种局限性的背叛仍陷在“肯定秩序——否定秩序”的二择中无法超越它,背叛的彼岸绝非真正的自由而更接近于戏谑与逃避;
3.“发病”的内核来自于自身的匮乏[2],并把这种渴望假设成“偶像的匮乏”(而非发病者的)来让自己扮演补足。
综上得出结论:“发病”的背景是旧秩序的衰弱使发病者可以用这种戏谑方式来否定它。但此后我们仍然对新秩序的建立感到迷茫:AU暂时将这种新秩序与关于AU的身份认同绑定,但这并不真的令“我”回到“自我”里。
@枝大ZUTAC:一段时间以来,借助拉康派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a圈现象已然成为潮流,而本文胜在详尽阐述了大量专业术语的含义,完整地保留了论述链,避免武断地对某一现象拍案定论。在我看来,AU身上后现代性的回溯经历了“破灭”“虚无”“重建”的过程。前两者起源于被某个“无处不在的强大存在”所拒绝的欲望,体现于对主流叙事的嘲弄;而后者,伴随着新文化符号在a圈内的产生与交换。也就是说,在更后期的粉丝之中,发病行为更多是被当做一种“新奇而时髦的圈内语言”来把握的,是融入圈子秩序的“投名状”。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或许还能再开展一些分析。
[1]镜我:镜中自我,相对于内视的自我,是经由他人目光为镜进行观察的自我。
[2]“发病”的内核来自于自身的匮乏:精神分析认为人在出生时即有某种“原初缺失”,而一切爱欲的本质即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对缺失的补足。
非常感谢各位能够阅读本期的《魂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错,周报目前正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欢迎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我们,也欢迎读者们提供更多的活动创意。此外我们也非常鼓励各位积极创作,欢迎各位踊跃前来投稿。在此真挚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
本期周报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魂报》周刊封面创意征集公告
一段时间以来,小伙伴们对于《魂报》运营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充足的热情,其中有许多小伙伴对《魂报》周刊封面的设计提出了批评建议,或是寄送了稿件。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魂报》中来,现在正式向小伙伴们征集封面创意啦!
请提供:
以压缩文件形式发送至:asoul_weekly@163.com
我们会认真对待小伙伴们的投稿,只要来稿就有机会登上我们《魂报》的封面噢!
枝江画展:@Eagle-g
枝江社评:@星_小柯/@培根冲冲冲/@Iwaslike/@枝大ZUTAC/@-LoVin-
每周AU秀:@阳曌/@柯南の光环/@硅琳
魂萦枝江:@RStarkiller/@星与晨拥/@JDz732/@缣缃
@枝江大学艺术学院/@萌萌嘉心糖
枝江小夜灯:@硅琳/@不清JOJO
美工排版:@御坂38b2号/@圣诞琳/@贝拉的小女友/@阿达德
@狼中毒/@熊雪兄哦/@penghaob/@neme/@Eclippse
执行编辑:@呆喂/@zhl2000/@呵喝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