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部番的整体剧情逻辑一直游走在几近不合理的边缘,从这个角度我很能理解为什么后期很多人给这部番刷低分的原因。但是从人物性格跟情感设计上,我觉得还是很多闪光点的,下面我说说我的一些收获吧(包含部分剧情和人物性格分析)。
波吉王-小波吉:虽然天生缺陷不能讲话,却永远带着自信又羞涩的微笑面对世界。每次他咿咿呀呀手舞足蹈地表达想法时,情绪的力量就涌出屏幕,直揪人心。小波吉为人处世的法则,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却很难:用善意试探世界,然后把结果诚实地反馈给自己,再做出行动——【以善待人,诚实待己】。这里有一个细节是:面对多玛斯的背叛,波吉其实从未正面原谅过他。这样的处理其实更自然,如果为了额外强行体现波吉的宽容,反而会让角色的整体性格特征显得不正常。波吉,有自己的坚持。
人间乖巧-小卡克:现实中,很多人爱给别人贴标签,而投胎成为影之一族的小卡克,天生就被贴上了各种令人厌恶的标签。人们无视他的孝顺、善良、勇敢、忠诚,只在乎他出生就被注定的外表,这让他的命运从一开始就被写定了只能卑微地从别人的认可中寻找活着的意义,让人心疼。
我们细看小卡克和波吉两个角色的命运基础设定,会发现是有重叠和互相映照的部分:一个被厌恶嫌弃,一个被嘲讽质疑;一个敏感,一个若愚;一个受害者,一个拯救者;一个鼓励他人,一个勇敢成长;一个是地上的阴影,一个是万人之上的王;一个美食家,一个熬毒汤等等。
两种截然不同的出生,却拥有相同的命运内核,最终合力实现了命运翻转。全剧也以两人的相遇和重逢作为首尾呼应。作者想借此表达的观点之一:即使出生弱小,被看见、受鼓励、不自弃的人生,终将绽放光芒。剧中另一条有类似剧情表达的支线是魔镜米兰乔和枪王阿匹斯之间的主仆关系。
四大天王之蛇叔:外表阴暗的人,内心说不定偷偷建了一座花园。二王子让蛇叔杀枪王的那段剧情,最令人动容:王令不可拒,情义亦难伤。
四大天王之剑圣:多玛斯这个角色一开始被塑造成了智慧又凌厉的样子,最后演变成了纯纯的无脑墙头草着实是我没想到的。当然,如果结合蛇叔的人物弧光来看,多玛斯是一个反向的【不要以貌取人】的设定。——其实,主角波吉和卡克身上也有不要以貌取人的表达,蛇叔和剑圣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关于此的表达补充了。
四大天王之枪王:忠仆。主要的人物性格撕裂体现在,当正义和感恩的对象产生对立时,人该如何抉择。作者给出了做法但是没有给出答案,因为他绕过了选择,直接消除对立。
四大天王之肉盾:忠仆。和枪王存在一样类型的性格撕裂,但是他面临的抉择不在正义和感恩的对象之间,而是服务的对象之间,所以他轻松地做出了选择。
奶妈-席琳女王:画风反派,前期联合大臣罢黜嫡子王位,扶植自己亲儿子走上王位的剧情也是反派走向。虽然是动漫,但在迎来人物性格转折点之前,席琳女王的做法都是符合现实的,中后期【傲娇+治愈】的性格展现才是意料之外。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爱战胜理性的美好设定,我太喜欢席琳女王了。
二王子-戴拿:这个角色,展现的是一个人从小听从权威教导而丧失自主意识到逐渐实现自觉的性格变化演示。可说实话,这个过程其实有点像俄罗斯套娃,你永远不知道你掀开的那一层,是不是最后一层。就像戴拿听从父亲最后的教诲而选择了做一个拯救者,娶下全剧反派,看似实现救赎,逆转了人性,但很大可能他感受到的豁然开朗,不过是取掉了一层套娃之后展现的稍微比过去大一点点的空间而已。一切非主动的,都是在选择接受来自外界的不同程度的认知限制。对比波吉的最终选择——放弃王位,出走社会——就可以很明显得看出,波吉要的是自我探索后再重构的世界观,而不是谁硬塞给他的。不许说波吉全是为了卡克而出走,因为他们的重复,从表情来看,全是偶然。那是一个人艰难做出正确选择之后,命运给的小糖果而已。
冥府剑士-不死欧肯:这个角色其实给我挺大感触的。虽然角色设定简单粗糙,面临的却是人类最大的生死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很明确,【因为有终点,出发才有意义】。有限的孤独时而能成为一种美;而无限的孤独,则只剩绝望了。不过对欧肯的结局处理雀食有点奇葩,放石头里幽闭就算了,最后还踢到河里,这是干嘛呢,让德斯哈和德斯帕怎么想?而且欧肯本是无辜的,完全是一个剧情过渡用的工具角色,把全剧的正义情绪宣泄到他身上,观众很难买帐。
波吉师父-德斯帕:情、智双商都在线的一个角色,十分讨喜。智商体现在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能力上;而情商可以用一个细节看出:表面爱财的他,不过是以钱作为人性试探的工具和人情的台阶——其实,他并非真的爱财。
冥府国王-德斯哈:好多人刷弹幕说德斯哈是整部番唯一的正常人,确实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就是现实里的常规操作。但是将常规操作落实到具体行为,怕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比如:大义灭残暴的父亲,无条件信任二弟,为拯救无辜却变态的三弟而接受国王排名第一的诱惑,独自承担发疯的风险……在德斯哈身上,我学到的不多,嗯,就俩字——【责任】。
最后谈谈全剧最具争议的CP,伯斯王和米兰乔吧。
我们先来梳理下故事主线:伯斯王在环游世界,挑战自我的旅途中,杀死了其中一个强敌,自己也身后重伤,结果强敌的夫人的善良战胜了仇恨,不仅没补刀,还救了他;善良的夫人遭人利用,被小人杀死,其女米兰乔欲自杀而被伯斯王救下,两人从此相依为命;伯斯王继续挑战自我,米兰乔则只想陪伴在其左右,实现他变强的梦想;在伯斯王生而为人却想挑战神的过程中受阻后,米兰乔为让伯斯王无敌,而向恶魔许愿,然后产生了后面的种种故事。
伯斯王对于米兰乔而言,不仅是这个世界最后的善意,也是一堵隔绝悲惨世界的围墙。站在米兰乔的角度,她的生命价值早已一无所剩,伯斯王就是她活下去的唯一意义——而她的言行从她的个人意义出发,是没有错的,也不存在什么救赎。只不过她在最后的最后被原谅的那一刻,才幡然醒悟:迈出伯斯王悉心筑造的围墙,她或许还有整个世界。
米兰乔是魔镜,但并不完全是,否则这番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没什么本质区别了。作者大概意在表达:性本善代表不了任何,因为随时能被摧毁;而一个人当下呈现的善恶之果皆由因所致——让子弹飞一会儿,就能看清真相和本质。其实这条暗藏的道理,从剧中另一个类似的人物设定——兽人基刚——中也可能看出。
伯斯王的善,是因为一个人,建起一座城——他有力量、懂感恩,却无远见;而小波吉的善,是愿意坚守真实、勇敢,再以此吸引一群人,期望创造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王国——听不见的波吉,有着共鸣所有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