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

丽江古城区:做好人才管、引、育、留“四字”文章

时间:2023-01-27 19:28:31       来源:北京青年报官网


(相关资料图)

云南网讯(通讯员杨娟李红艳)丽江市古城区坚持党管人才,把人才工作摆在全局突出位置、优先位置,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一城五区”发展定位,做到精准引才、科学育才、用心留才,为推动古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系统谋划,齐抓共“管”人才工作。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出台《关于落实“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责任的通知》,明确6个类别“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责任清单,推动各部门“一把手”带头扛牢主体责任。抓实区直部门这个“中坚基数”。建立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推进会机制,调动宣传、文旅、发改、商务、教体、卫健等各个部门积极性,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现场调研督导8次,跟进掌握人才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一步完善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高效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形成全区人才工作强大合力。

找准走向,聚焦需求招“引”人才。建强乡村振兴“人才库”,回引依据更精准。建立达1580人的党政人才、乡土人才、网红人才、文化人才、旅游人才等“八方面人员数据库”。以数据库为依托,11个乡镇(街道)每年通过开展。紧盯“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对象更精准。采取外出引进人才、选调周边区县优秀教师、考试招聘等多种形式补充师资力量,2022年从区外选调教师20名,招聘高中教师1名,招录编制外合同制幼儿教师15名。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今年共公开招聘医疗人才32名,引进副高级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名。同时,强化校地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依托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教学医院建设,区人民医院41位医疗卫生骨干被聘为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兼职教师,其中2人为兼职教授,23人为兼职副教授。推进“名师名家”工程,对接平台更精准。建成西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宗宁团队、大东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王传禹2个专家基层工作站,围绕心脑血管、中医治疗和动物疫病防治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指导,推动科技成果在古城区落地转化。大力培养省市区各级“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建成3个省级名师工作坊,18个市级名师工作室,6名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2名丽江市首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02名区级骨干教师(先后评选六届),各级骨干教师通过交流互动、课堂实训、听课评课、座谈等方式,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明确指向,改革创新“留”“育”人才。有机衔接上级人才政策,充分利用好省级“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和市级“兴丽英才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载体,开展申报评选和跟踪服务,发挥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年内推荐5名专家人才申报“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推荐20名人才成功入选“兴丽英才支持计划”(产业领军人才1名、乡村振兴人才7名、名师3名、名医1名、青年人才3名、科技创新人才2名、旅游人才2名、文化人才1名)。对口培养基层专业人才,选派4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云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研修;34名医疗骨干赴省级医院进修。13名青年人才被云南省科技厅认定为“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员围绕区域特色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技术专长和实践技能优势,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科技含量,共带动种养殖户100户,建立示范基地3个,创办公司2个、合作社4个,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不断深化人才帮扶实效,乘借“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东风,全面推动人才资源下沉,在65个村(社区)探索建立结对帮扶模式,充分发挥专家服务基层“智能+技能”优势,夯实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根基。截至目前,“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选派人才累计制定帮扶措施174项,投入1428人次,推动14个产业转型升级、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329件,直接受益群众7万余人次,成功打造5个市级“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示范点。

关键词: 丽江古城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