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阿修罗》一经播出反响不凡,豆瓣给了8.2的高分

时间:2021-04-12 16:33:30       来源:动漫界

如果让我自己选,我可能不会选看日本动画片《阿修罗》,原谅我对影视剧方面的孤陋寡闻。之前并不知道这部颇有争议和看点的日本动漫。它出道不利,被禁了整整42年,直到2012年才被拍成动画电影上映。

一经播出反响不凡,豆瓣给了8.2的高分。

这种黑暗料理之重口味的动漫,浏览剧情介绍就挑战着自己的承受力和审美习惯。我要放下抵触驱使自己,真正地去领略大剧所带来的一切观感。

首先,这部动画从视觉方面所带来的压抑、残酷、原始、杀戮、血腥还是很冲击的,它没有宫崎骏动画片的奇幻和美好,从一上来,开篇就展现人间地狱般凄惨的一幕幕,色调的混沌冷暗贯穿始终。当然也有桔红明丽温暖的色彩,像霞光在竭力驱散着黑暗。

生而为人却坠入非人所经历,炼狱般的修为莫不如此吧。

《阿修罗》讲了什么呢? 一个呱呱坠地的男婴,生不逢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他正遭遇灾难、颠覆人性的乱世。

故事发生在日本平安时期末,那个时期,日本接连发生地震、大火、饥荒、台风等天灾,当时军阀割据,盗贼疯起、一派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气象。这样的时代背景,人的生存可想而知?

乱象人间,俨然成地狱般修罗场。

影片开头就是惨不忍睹的废墟画面,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艰难行走,到处是被乌鸦啄食的尸体。支撑她的是肚子里的孩子,即将临盆。在破庙中她艰难产下一个男婴,婴孩幸福地吮吸乳汁和女人的骨瘦如柴形成强烈地对比。嗅味而来的恶狗扑进来想吃掉孩子,女人奋力保护,手执斧头击退恶狗,母性的光辉在此笼罩。

女人背着婴孩继续上路,看到被乌鸦啄食过残留的尸体,求生本能使她终于俯下去大口吞吃腐烂的尸体。挣扎在死亡线上,没有了腐肉吃,就是死,这时,唯一的食物便是怀中刚出生的孩子,饥饿让女人从母亲变成恶魔,她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扔入野火中。

凄厉的声音,横空划过, 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骤然而至,浇灭了大火。恶魔消失了,女人恢复母性,羞耻发疯,扔下孩子消失在雨中。

我们都以为这个出生的婴儿小命不保,不承想这样极端的命运下,他却存活下来,于八年后出现, 叹为奇迹。只是,八岁的少年是村民们眼中食人的妖怪,像饿狗般东游西荡,露着獠牙,扛着斧头。从小的茹毛饮血、弱肉强食让小男孩变得似人样却凶残的小兽。

这个食人小兽遇到驯化他人性的游僧,僧人给他食物,为他取名“阿修罗”,教他说“南无阿弥陀佛 ” ,混沌中他第一次有了人性善的觉醒。

后来,受伤奄奄一息的阿修罗,被少女若狭救起,她悉心地照料他,给他食物,教他学习人类的语言,带他出游,影片的画面变得暖色美好,阿修罗初尝被人爱护的温暖,感受着幸福的滋味,他不再吃肉,世界在他的眼中变得美好。

若狭有自己的情郎,两人会偷偷见面。这让依赖若狭的阿修罗很痛苦,以为她被人抢走,弃他而去。外面下着大雨,若霞和七郎正在一起,阿修罗闯进来,用手中的斧头砍伤七郎。 若霞拦住悲愤责骂,斥他不是人是畜生。 阿修罗不断地念着“畜牲” 两个字,被心爱的女孩定罪让他心碎。

大雨引发山洪,山村重新化为了地狱。僧人再次遇见了阿修罗。看到他的变化,认为他已是人。阿修罗却痛苦控诉为什么要把他生到这个罪恶的世界,承受世间苦,人都是恶魔。僧人却说是人就会有痛苦,人和兽的区别在于人有心,会为自己做过的错事而痛苦。为了点化阿修罗。僧人砍下自己的手臂送给他吃。 阿修罗异常痛苦,他是人怎么能吃人肉,转身跑了。

闹荒灾的村庄,若狭和他的父亲已经被饥饿折磨的奄奄一息。阿修罗冒着生命危险送来马肉,放在若狭面前,求她吃一口,快要饿死的若霞却认为那是人肉,她拒绝不肯吃。尽管阿修罗苦苦哀求声泪俱下地解释。而恰恰相反的是,若狭的父亲已经不在乎那是马肉还是人肉,活着的欲望已经让他从人变成了兽,他扑上去吃了肉。而若霞到死都不肯去吃那块肉。

为了粮食村民们已经彻底泯灭了人性,集体禽兽般冷漠。在地保大人和村民的追击下,阿修罗似乎逼至死路,但他逃离了村庄。

大雪纷飞的路上,若狭枯槁的脸和阿修罗黑色的身影一瞬地交集又渐行渐远。若狭的死让阿修罗彻底断了尘世的眷恋。

影片的最后,阿修罗在灯下诵读经书,他已经不再是那个长着獠牙食人兽的孩子,而是变成了一位面容清秀的僧人,故事就此结束。

看时,总有难忘的画面,譬如,妇女高举孩子着魔般的疯癫、僧人豪不犹豫地挥刀砍下自己的手臂、阿修罗声泪俱下地嘶吼想让若狭吃马肉活下来、漫天雪花飘舞中落狭枯槁的脸和阿修罗低头擦肩而过的一瞬。等等。

这部动画除了视觉的冲击力外,给人直抵灵魂的拷问,人性是善的还是本为恶,你甚至都恨不起来那些恶人还有阿修罗。小时候背《三字经 》 第一句便是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也说人性本善。长大后,才更觉荀子的“人之初 性本恶” 更进步和真实。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生存即本能,作为生物就要先活下去,既然求生存,所有的表现没有必要去否定和回避。

茹毛饮血、弱肉强食、物竞天择,这就是洪荒世界的生存规律,人类和其它所有的物种一样,兽性是天然自发的。

这样看,作为一个出生就为弃婴,投掷到一片荒原任其自生自灭的孩子,他的野兽般的凶残,长獠牙和食尸甚至食人,也就可以理解了,他凭本能需要顽强活下去。

他还不知道善恶美丑。

伊甸园的夏娃和亚当偷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实,即所谓的禁果,就有了“自我”,产生了羞耻之心,不再赤身裸体,这就是人从混沌无知中的觉醒,意识到了人性。

僧人的两次出现,使阿修罗有了自己的名字,开始有了做人的意识。若狭的出现,让阿修罗第一次体会到类似母爱的别样情愫,他有了除生存以外的依恋。幸福感和依恋让他初尝为人的欲念与挣扎。

人,作为人,其生存的土壤环境有天地之别,非人般的乱世,打开唏嘘眼球的众生乱象。

我惊叹人类的蜕变,具有顽强超潜的生命原动力,又有心质的开悟和改造,文字、文化的出现,使人类有了思想情感,宗教信仰的传播,抚慰人类受苦的精神世界。从混沌野蛮进入文明,人也从低级进化到高级。

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从级别低的第一层开始为,生理需求,首先要活下来,对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的需求;再有安全需求,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逐渐上升到社交需求,对友谊、爱情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尊重需求 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这种高一点的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直至自我实现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

人类正在努力追求高一级的生存需求。

有空去看这样一场电影,让我们穿越时空,打开久远,置身于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场景,去触摸不适、震惊,唏嘘、恐惧,结束时犹如一场大梦般。体会到作为一个现代的文明人,是何等的幸运和幸福。

毕竟,时代不同了。有时,不免去设想,假如到了世界末日,人类的生存遭到威胁,假如置身于荒原没有食物,几个人之中只剩下最后一个馒头,人性的反应,会怎样?也许有人会选择让别人活下去,也许会不顾一切只为自己,没有是非,善恶发生于不同的人一念之间。

即使是喑黑电影《阿修罗》,也会有若狭般的淳朴善良,还有僧人的怜悯大义,至少,在一个灾难哀嚎开端的故事,结尾却是平静无尚的力量之光,是阿修罗的蜕变和皈依。

日本也是个崇尚佛教的国家,自唐朝引入后,发展生枝渗透,远远超过儒家,佛教的影响力投射到日本民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其生死观。

这部动画以《阿修罗》为名,实则意义深远,与它们的宗教信仰有关。剧中的一句台词 “南无阿弥陀佛” 更是神注,具有佛法无边的普渡。

百度查“阿修罗”,才知道是印度远古诸神之一,最初被视为善神,因属于凶猛好斗的鬼神,亦正亦邪,崇尚力量的极致,褒贬不一。

阿修罗的简称,是一种常与帝释天战斗的鬼神

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它们是佛国六道众之一,天龙八部神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看来,佛界大同宽容也有褒贬不一、亦正亦邪的佛命存在。 是否说明,佛祖也会有是非不明的犯错?

但是我,每次看影剧时,看到良善的弱小,或者是孤军奋战般的孤胆英雄,总会心有悲凉。和谐社会,群体的觉醒意识提高,才会肥沃土壞开出大片真善美的花朵。

关键词: 《阿修罗》 豆瓣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