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艺术+视听”“国粹+科技”成为“国潮”节目创新突破点

时间:2022-04-02 14:57:08       来源:动漫界

3月2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确定120档节目作为2022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其中《“中国好时节”系列节目》《“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国韵有新潮》等一系列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上榜。

以传统文化节目为代表的“新国潮”创作,正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生命力的重要创作方向,也成为主题节目创新的“新赛道”。

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从“中国节日”到“中国节气”,广电媒体正在以视听语言不断书写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式浪漫。

2021年,河南广播电视台接连推出“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一系列以“中国节日”为主题的文化节目,带火了《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文化IP,再到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春晚《只此青绿》《忆江南》,东方卫视的《春日》等,不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向高潮,并且日益赢得年轻一代的认同,使得主流价值与主流人群的“双主流”创作在文化节目领域得到生动诠释和印证。

强化创意融合,以新技术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艺术+视听”“国粹+科技”正成为“国潮”节目创新的突破点,这深刻体现在多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嫁接、舞台表演与电视媒介的融合、视觉影像与现实场景的交错,更体现在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的赋能等诸多方面。

“国潮”节目需要努力将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诗词歌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现代视听产品,以多元融合的思路,多技术形态的应用,打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层层密码,通过VR/AR/MR、自由视角、跨时空转换、二次元衔接等新科技新创意,让体验感、代入感更强,使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传统文化、历史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

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彰显中华文化的审美风范

“国潮”节目不仅要在形式创新上做文章,更要在艺术表达、叙事方式、接受体验等方面进行多元探索和突破,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特征塑造一系列典型形象,从多元角度解读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以“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彰显中国之美、文化之美。探索打破文艺晚会、综艺节目的板块化模式化叙事逻辑,融入网感化思维和年轻态,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叙事逻辑和语态表达。

如《端午奇妙游》“网剧+网综”的叙事样态,贯穿漫画、追剧、水下舞等多种形式。“国”与“潮”是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是带着时代的眼光走进中华文明,要把准新需求下的审美期待,巧妙融入时代价值和大格局,打造出熟悉与陌生兼容、古典与现代并存、欣赏与共鸣相通的文化艺术品。

如果说2021年是“国潮”节目的“当打之年”,那2022年将是“国潮”节目创新发展的“爆发之年”。据《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国潮”在过去十年中关注度上涨528%,成为备受社会关注与追捧的流行文化符号,尤其是网生代年轻观众愈加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燃起热情。“国潮风”的涌起不仅是市场热度的反馈,更是文化自信的高扬,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只此国潮”惊艳视听,“国潮”节目亟待在“赓续中华魂”的时代召唤中迸发新机,“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引领文化节目从平凡向现象级“破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滋养、精神内涵的再升华。

对接文化需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立意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国潮”节目亟待搭建平台对接需求,着眼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准确认识,巧妙找到与当代社会生活之间的切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内涵和当代价值,以新时代的视听语言呈现在观众面前,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相融相通。让文物古迹、节日节气、文学艺术、地域文化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再次焕发生机活力,以文艺载体打造文化共识、精神共鸣。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