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新冠病毒必然不会是侵害人类的最后一种病毒,未来完全可能发生更加严峻的未知病原体疫情。”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针对人类和动物病原体研究和疫病防治,我国应组建科研、临床、疾控协同配合的生物安全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以此为抓手达到长期支持、系统攻关、积聚人才、协同互动的效果。”
徐旭东表示,防控生物安全风险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此他建议,我国可以现有的两家P4实验室为主体,通过设立“卫星实验室”的方式,吸纳一流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参与,并增加其他传染病研究力量,组建生物安全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生物安全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这一创新性的主体,也应当配套创新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徐旭东设想,生物安全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可设南、北分中心,但在制度和管理上要一体化,同时在行政机构以外设理事会、学术委员会,研究人员也要分专职、兼职,并实行聘期制。(赵广立)